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一般记叙文教学与童话教学比较


结构上大都采用“反复”的手法,其情节似乎凝结在一个点上,反反复复地强化表象,沿着同一路子,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卖火柴的小女孩连擦三根火柴,看到三个幻象,小学生的想象的路子是:寒冷--想得到温暖--擦燃火柴烤火--似乎坐在火炉前--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饿了--想得到食物--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好象看到烤鹅--好吃呀!于是烤鹅就填满了葡萄干;想吃呀!于是烤鹅背上就插着刀叉摇摇摆摆地向她走来--真要动手拿刀叉吃--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圣诞树幻象的出现和消失过程也一样。这种情节上反复的特色,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加以利用,第一次幻象兴灭,教师可详加启发,第二、三次幻象兴灭过程就可以半扶半放,让学生沿着同一想象的路子展开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感染。

    除反复以外,一般记叙文的其他结构文章的方法,同样在童话的教与学中也要加以利用。当小女孩看到流星时,她想到奶奶--“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死去了。”奶奶在世时,对她的疼爱立刻充满了她的整个身心,她投身奶奶的怀抱--她知道火柴灭了奶奶会不见了。于是她擦燃整把的火柴(文章的情节这时跳出了反复),和奶奶一起飞向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去了。--结尾余意深长地描绘了一幅悲惨的画面--小女孩死了,嘴角上依然留着微笑,手上握着没有燃尽的火柴梗。教师凭借这个结尾,把学生带回现实,跳出以上三次反复,引导理解“微笑”为什么留在嘴角?“火柴梗”为什么没有燃尽?使学生既能“入书”,又能“出书”。

    以分析结构为杠杆,获取理解文章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又是一般记叙文与童话教学的共同点。


《一般记叙文教学与童话教学比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807.html

  • 上一篇范文: 漫谈汉字笔顺
  • 下一篇范文: 湖北省中学语文教改二十年回顾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