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反腐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反腐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当今的中国是腐败多发和高发的时期,这一点我们自己并不讳言。反腐败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与经济建设同时进行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更好地开展反腐败工作,为××市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产生腐败的原因
对腐败成因的分析可以随手列举出几条:封建社会的遗毒,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对世界观改造的放松,对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等等。但这些只能腐败现象产生的普遍性,而不能解释何以在现阶段多发高发的特殊性。其实,这个问题在许多专家学者眼里已经有了答案—他们认为,造成中国现阶段多发高发的关键原因就是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体制转轨上分析。沿用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新旧体制转换中的缝隙和漏洞,为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空间。在现实生活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有的腐败现象发生了,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不易有的腐败现象也发生了。因此,当前这个历史阶段是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期。
2、从经济结构上分析。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向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结构、投资和外贸结构、人口流动和就业分布,以及城市和乡村的格局都会发生整体性变革。在现代化国家中,非农业人口一般占70%左右。在资本主义初期,人口的转移是通过“火与血”的痛苦来实现的,像英国因“圈地运动”而出现的“羊吃人”等等。我国则是通过结构调整等改革的手段,逐步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在这个转换中,数千万下岗职工和“民工潮”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不足为怪的。
3、从转换的时间上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不过20多年。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算起来也只有三四十年时间。由于时间短、进程快,各种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腐败现象也容易在这个时期滋生蔓延。
4、从经济基础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注如了新的活力。但是,应该承认,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腐败现象产生的客观因素增加了。
5、从先行政策的利弊分析。我们在改革中出台的一些政策带有过渡性,有的利大于弊,有的利弊交叉,有的在经济建设上是正效应,而在廉政建设上是负效应。例如,高关税对保护民族工业是正效应,但利益的驱动使走私现象屡禁不止。
二、惩治腐败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由于对腐败的本质和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对反腐败长期性、
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党制定的一系列反腐败的方针政策学习不透,从而模糊视线,患了“腐败综合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1、有的人平时议论起腐败来慷慨激昂,但当办案人员找其谈话需要配合是,又连连摆手。有的很简单的问题,要拖两三天才肯说清楚,还说什么“这么快就说出来对不起人”。
2、纪律处分不入档,工资福利照样发。有的干部党员因为腐败被查处,受到开除党籍、行政降级处分,可是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处分决定下发后,单位既不装本人档案,也不公布,本人原工资福利照发不误,还说什么“政治上一受到处分了,就不要在经济上过分较真了”。
3、狱中探官成时尚,慰问鼓励送厚礼。对被绳之以法的腐败官员,有的人情有独钟,当年得过他的好处,受过他的恩惠者,对入狱的官员都要去看望一番,有的甚至开着车子,带着礼物,揣着红包去慰问。
4、不给好处也办事,只是效率大降低。据报道,在沈阳市揪出马向东等腐败分子之后,一些机关出现态度好了,不收红包了,待人客气了,可办事的效率却大为降低,办事更难了的情况。一些能够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的好事没有人过问了,还有人生怕与私营企业过分热情而遭人怀疑,因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工作态度。
5、开除党籍者争着要,企业聘请当高参。一些贪污受贿以及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绩的处分,有的企业竟出高薪请其当顾问,有的拉其入股。这些腐败分子由于在国家机关要害岗位供职多年,对一些政策边缘问题以及漏洞了如指掌,于是就利用其特殊身份拉客户、找政策漏洞。
6、反腐败勇士受排挤,护腐有功被重用。每当反贪风暴之后,那些举报腐败分子的干部职工往往被认为是专门和领导作对,不好领导,他能对原领导“下得了手”,那么对现任领导也会来这一下子。相反对那些“心硬嘴紧”的 《浅谈新形势下反腐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