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跨组织流程


关系[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平台,使组织之间的交往更像是人之间的伙伴或同事关系,组织的合作范围扩大了。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是现实协作的需要,是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双向信息处理活动,并且遵循预先存在的标准规则。协调理论研究最初用于活动之间的协调分析。这里可以引申到多角色的合作上。在跨组织流程中,具有共同目标的多个组织角色,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考虑到跨组织流程的特点,即多角色、多维度、集成性和动态性等,跨组织流程建模应在各组织内部局部流程模型的基础上,特别注意跨组织流程模型的层次结构、一致性校验和其它建模分析工具的接口问题。此外,跨组织流程的建模与跨组织信息系统的分析也应很好地结合起来,兼顾物理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


跨组织流程建模和组织的ERP、CRM、SCM平台、支持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和其它的BPR产品有机地集成起来,以便获得一些基础的模型数据,提高模型的分析能力。


跨组织流程的分布化、网络化和复杂多变,流程很难由建模小组驾驭,基于网络和群决策支持系统的协同跨组织流程建模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建模的过程充分利用最新的互操作技术,如XML,同时遵循现有的技术规范也是必要的。


2.3 跨组织流程的重组


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考虑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压缩价值链各环节上的延迟时间,原有的跨组织的交互方式需要改变。国外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面向价值链整合的跨组织流程设计与改造研究,旨在寻求整个价值链的优化。电子商务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流程是跨越组织边界。共享能力资源、流程配置、流程管理、信息传递以及利益与成本分摊都是跨组织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跨组织流程重组的内容看,有必要先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的协作关系的基本特征:
(1) 动态性。迅速建立与解除组织之间合作关系、价值链结合紧密、较低的价值流动延迟。协作流程需要分布于多个企业,且经常发生变化。企业与商业伙伴间需要结成动态的合作关系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提高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
(2) 开放性。较低的参与障碍,一些原来相互没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可以参加到多企业协作的跨组织生产流程中。
(3) 柔性。跨组织的合作和解散应随着顾客的需求改变而变化,较灵活的表现形式是动态联盟。
(4) 集成性。注重整套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集成多个服务来匹配某一特定的服务需求。


跨组织流程重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克服如下问题:
(1) 对外包活动的控制复杂性,组织松散,有可能造成企业私有信息的泄密,以及专有技术的流失,对企业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建立信用机制,和惩罚机制,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2) 跨组织流程对管理者和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如组织间谈判、协调,共享信息和流程衔接的基础设施。
(3) 在连接过程中,目前的流程可能需要适应性改造或重新配置,中间流程(如协作伙伴选择、建立契约关系、合作内容实时监控等)需要重建。


从流程的角色组成来看,BPR是分析组织内部流程模型的工具,它把传统企业职能内部的人员和角色拆散,并重新组装到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流程中去[3]。同样跨组织流程重组就是要解决选择哪些企业协作,怎样更好地协作。


跨组织流程建模也为跨组织流程的设计、分析和实施提供了基础。有关跨组织流程的设计,已有的做法主要考虑任务与组织的能力匹配,如在任务间的关系和核心任务的基础上,将非核心任务并到核心任务中,从而形成若干个任务组,每个任务组可分配给一个合作伙伴完成。跨组织流程的设计也可以参考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按照企业目前跨组织流程的使用状况,涉及两类问题:跨组织流程设计和跨组织流程重构。前者针对跨组织流程的初期,旨在设计一个符合跨组织协作需求,并兼顾未来发展趋势的多方协作流程规划或概念性的机制设计。后者针对于组织环境变更,如整体运营模式改变、新技术出现、来自外部联盟的竞争威胁、或者目前系统难以保证成员间的互操作能力,因而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后一个问题更加复杂,如需要考虑最大限度保护已有投资外、技术风险、组织间利益和成本分摊等问题,因而带来了改造的复杂性。通过整合跨组织的流程整合,除了极个别情况恰好出现组织间系统完好的匹配外,一般需要重构。实际上,第一类跨组织流程设计问题,可以看作是对原有系统间连接的重构。跨组织工作流系统的设计,与跨组织工作流的定义方式有很大关系,常见的两种方式为:(1)分布共享工作流定义。跨组织工作流由上层和下层组成。这种工作流模型是跨组织工作流设计者所建的共享模型,或由各合作伙伴协同建模。共享模型分解后即可得到各角色的子工作流模型。(2)分布工作流模型联邦。跨组织流程的每个角色对应的子模型分别建立,在两个参与者发生联系的结合点由双方协商解决,此法得到的跨组织工作流模型的一致性不能保证。


目前各企业的生产、物流、沟通、交易方式、客户服务流程差异较大,跨组织流程重构存在技术和流程组织的障碍。跨组织流程的复杂性在于,组织间流程跨越多个企业,涉及多种流程;企业内部集成技术包括了多家供应商,基础设施包括数据格式、通讯网络不一致;对于服务流程还会涉及多家客户的不同需求。现有的应用技术和企业关系组成了一张复杂的网络,改变这一网络困难较大。


跨组织流程的重组是针对顾客需求的动态变化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跨组织流程中各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达到多赢的目的。和企业内的BPR类似,跨组织流程也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各协作企业领导的重视,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要能支持企业的无缝连接,当然这需要互操作的集成平台和相关标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需要数据交换的标准。目前美国Rosetta Net和OBI正在进行PIP(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互的规范)的标准化工作。因涉

及众多的组织,跨企业的流程重组的难度要比企业内的流程大得多,应该是一个按需投入、逐步升级、多角色共同开发的渐进过程。


3 跨组织流程管理的支持环境


跨组织流程的管理,要求采用共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由许多独立的 ,在地理位置上分布的企业或实体组成的多变联盟之间的开放商务 ,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异构的以及能快速适应联盟变化的集成软件系统来支撑。许多企业应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持流程的自动化,以工作流技术提供建模、保证较好的结构化和流程管理的标准化。另外,在虚拟组织中,工作流管理系统需要提供跨边界、可处理异类信息系统的互联,既保证合作者的自治,又在企业之间形成动态的合作关系与解除机制。从角色的视角看,跨组织工作流支持环境能够促进合作者之间的互补是很重要的,传统的做法往往是部分的。连接起来的工作流系统可以使委托者启动另一个代理自己的服务者内部的流程,并且接收此外包服务的结果。以前所用的黑箱模式显得过于粗糙,难以适应紧密型跨组织合作关系。因此需要提供精细化,经过提炼的高层流程监控能力,同时又能维持各组织内部的自治特征。


工作流技术是组织与组织间应用集成的工具。与偏向于企业内部应用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跨组织流程(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004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