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跨组织流程
工作流技术对跨组织流程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系统的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上,即每个合作伙伴都有工作流引擎支撑,它们之间通过请求响应完成一系列的交互。这种互操作目前还停留在组织之间流程的松散耦合上,即不是建立在一个共享的跨组织流程的基础上。它与企业之间的组织模式密切相关。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互操作形式主要有:能力共享(capacity sharing)、链状执行(chained execution)、合同转包(subcontracting)、实例转移(case transfer)和(扩展)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等[4]。为便于不同工作流产品的兼容,工作流管理联盟制定了相应的互操作规范。但这种标准局限于技术问题,而未提到组织协作的具体方法。致力于标准化流程管理的非赢利组织BPMI.org认为组织之间的电子商务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公共界面和组织的工作流执行[5]。但由于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流程概念模型,使得这种松耦合工作流之间的集成在实用中受到限制。开放式的电子商务还缺乏面向协同商务的一种共同语言。暂时的解决办法是采用不依赖组织应用与平台的中间交换标准,如增加了语义功能的数据交换标准语言可扩展表示语言XML。目前BPMI.org在系统前后端制定了支持互操作的相关规范(包括后端的技术集成标准和前端的协议)和流程建模、查询语言BPML、BPQL来促进组织之间的流程级协作。在此基础还有商业文档智能路由(routing)的可扩展路由语言XRL。但这些标准的推行还有待更多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支持共享跨组织流程的定义需要一种描述语言。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真正问题不是系统的简单互联问题,而是设计新的概念和结构体系促进企业集成。理想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系统应建立在统一工作流模型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people-centric)的紧耦合协作环境[6],这也是下一代工作流研究的热点。这种协作环境支持集成的跨组织管理,包括建立伙伴关系、组织之间的关系建模、基于此统一模型的各组织工作流定义和分布式工作流执行和监督协调。作为一种信息集成技术,跨组织工作流系统是否能与跨组织的集成性相匹配是衡量其能力的主要尺度。只有使所有的角色,即组织的内部用户、外部客户、顾客以及供应商等合作伙伴都通过一定的入口(portal)融入到跨组织流程的运作中,利用各种应用充分互通信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一体化的集成效用,这也是电子商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Peter Fingar, Ronald Aronica. The death of “e” and the birth of the real new economy[M]. Meghan-Kiffer Press,Tempa, Florida,USA,2001
[2] Yong-Chan Kim,"Partnering" Process in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Roles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C], Available at:http://www.msu.edu/user/kimyong2/interorg.htm
[3] Weill P, Vitale M. From Place to Space: Migrating to Atomic e-Business Models [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1
[4] WIL M. P VAN DER AALST. Process-oriented architectur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interorganization workflow [J]. Information Systems, 1999, 24(8): 639-671
[5] Robin Cover. The XML cover pages.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 (BPML), available at: http://www.oasis-open.org/cover/bpml.html
[6]Joshua Greenbaum. PeopleSoft and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A pe op l e - centric app roach to
collaborative E-business. Available at:http://www.peoplesoft.com/media/en/pdf/collaboration_wp_8_16.pdf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跨组织流程(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