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之“十二金工程”建设应用成效


覆盖面广、使用频率高的公安信息资源库以及部、省、市三级公安信息中心和主干网。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这一工程将逐步向全国公安系统提供信息服务,200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查询和综合开发利用,期间逐步满足其他政法部门、有关部委和社会用户对公安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到2007年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
四、金保工程
  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险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分为社会保障(个人)卡和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为上层信息交换平台,单位和个人持有的社会保障IC卡为底层信息交换平台。
  社会保障卡作为全国行业性大卡,被列入国家IC卡10个领域重点应用项目中。为规范各地发卡,使社会保障卡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1999年,劳动保障部下发《关于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劳动保障部对劳动保障领域IC卡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制订统一标准和规范,通知要求在规划、标准和规范尚未出台之前,各地要暂缓发卡。
  同年,劳动保障部制定并发布《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即所有拟进卡业务都应放到一张卡上。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各自发行一张卡,该卡需要具有能够在其他发卡地区使用的功能。同时规划要求社会保障卡建设要统一规划、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具体实施。
1999年12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东进副部长亲手生成社会保障卡全国根密钥,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国社会保障卡工程进入试点阶段。为加强对社会保障卡生产制作的管理,组织制定了《社会保障(个人)卡COS检测办法》,开展了社会保障卡操作系统(COS)检测工作。截至2001年底,有10家公司通过了软掩模检测,8家公司通过了硬掩模检测。另外,为了对已发放的社保卡进行全国通用性测试,还组织开发了社会保障卡通用性检测平台。
  截至2003年6月18日,金保工程已报送金保工程调度表的省份有25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报送的省份有7 个: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广西、甘肃、西藏。
  各地成立了金保工程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金保工程专门办事机构。河北、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份已经制定出金保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江苏、山东、湖南等省份在转发部里下发的关于金保工程建设文件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配套的文件和规定,加快了本地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
  金保工程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立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项目建议书可望近期批复。在报送调度表的省份中,2002年8月前在当地政府立项的省份有6个:天津、上海、重庆、湖南、广东、新疆;2002年8月后在当地政府立项的省份有12个:天津、河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申请立项的省份有4个:江苏、福建、山东、云南。
五、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目前运行的金税工程二期于2001年开始运作,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金税三期”将继续由国家税务总局牵头,用4-5年时间,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以总局为主、省局为辅高度集中处理信息,功能覆盖各级税务机关税收业务、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计划5年内投资超过60亿元。
  “一个平台”是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三期工程将着手进行国税系统主干网络改造升级、地税系统四级广域网建设、与其它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建设基于Internet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网络平台。国税系统广域网的改造和升级,地税系统的网络建设,将涵盖所有税务机关,即: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骨干交换网以及区县和区县以下征收机构两级接入网。与其他政府部门外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将涉及海关、质检总局、工商局、银行等多个节点。另外,基于Internet的为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也将建立在省级和总局两个层次上。同时,将采用组件化的技术结构路线,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主要以J2EE平台上开发的软件为主。鉴于WebSphere技术的不断成熟,并不排除运用该技术的可能。在总局和省局两个层次上,将按功能集中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对业务处理、在线分析、存储系统、数据交换、网络、安全和系统管理等七部分充实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
  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
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大子系统的应用软件。
六、金关工程
  “金关工程”即外贸业务处理系统,是国务院确定由外经贸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工程。工程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系统、出口管理系统、进口管理系统。
  进出口统计系统——原始数据由海关产生,外经贸部利用海关联网

传输的清关数据开发生成80多种业务统计报表,为部机关和有关单位提供服务。海关总署还依托此系统积极推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电子报关与监管核销。
  出口退税系统——主要针对我国于1991年实行新税制改革(增值税)以来所出现的大量利用出口业务,虚开增值发票骗税的不法行为而展开。该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实施,主要涉及海关、外汇管理和税务等部门。该系统1994年就基本实现了税务海关等系统的联网,并逐步向全国推广。其包括三个子系统:出口企业退税申报子系统、外经贸主管部门的稽核子系统、税务机关退税审核子系统。近期目标是实现出口退税操作、管理、决策的电子化;建立出口退税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与征税机关、海关、总局等的信息资源共享,以防范和打击出口骗税;总局建立宏观调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系统随时了解各地退税进度,检查各地工作,预测全年退税,以及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远期目标是逐步适应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过程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出口退税网络化管理机制。
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出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对外称中国电子口岸)——是我国“金关工程”建设当前重点应抓的工作之一。是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在电信公网上(Internet),联合共建公共数据中心,用于存放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帐数据,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并作为口岸管理与服务的门户网站;进出口企业通过Internet连接到数据中心,办理各项口岸业务。
  网上支付税费项目——这是“金关工程”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日开始,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银行总行的部署,中国电子口岸网上支付系统在大连、黄埔、深圳、上海等9个海关逐步试点推广。截至2002年8月15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 之“十二金工程”建设应用成效(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406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