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考试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其二,考试改革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考试改革不仅仅是围绕着方法和技术层面所进行的改革,而是一个整体改革,是包含着考试指导思想、考试目的、考试内容以及考试方法和考试技术在内的综合性改革。从全国许多地区考试改革的经验看,改革的重心已经从方法和技术层面逐渐转移到内容方面。并注意将考试改革与学校中的其它方面改革协调一致起来。我们认为这种改革也将会对诸如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起到直接的牵动作用。因此,考试改革势必会以方法和技术改革为切入口,逐渐拓展到对考试目标、内容和方法作全面综合的思考和尝试,并最终将其放在整体教育改革和育人的范畴内进行定位和评价。从改革的整体功能来看,单一方法的改革只具有工具性意义并停留在表层,只有综合性改革对整个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改革才具有牵动的价值和意义。
二、当前小学考试改革的主要成绩及经验
当前小学考试改革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考试内容的改革上,拓宽了考试的内容范围,用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方面的拓展普遍经历了一个从认知领域向非认知领域的发展过程。
1、认知领域
除了仍然重视基本知识点的测评外,开始普遍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测评。而且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制定出不同学科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逐步由单纯知识点的测评转为知识点与能力点的综合测评。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在撰写命题计划时,必须明确确定哪类测题是测评学生哪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虽然在技术上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但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
为了使能力测评真正落实并有实效,许多学校采取了分项评价的方法。比较一致的作法是在语文学科中分别列有听、说、读、写等内容的考评,在数学学科现有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等内容的考评,采取分项考核,不仅能使师生双方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诊断出教与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修正和补救,而且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水平进行测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2、非认知领域
对学生非认知领域的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测评和指导是一个公认的国际性难题。这个问题如果能较好地得到解决,将对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顺利地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应当说是积极的。进行改革的学校普遍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作为测评的重要内容,并设立了明确具体的测评标准。如有的将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作为全学科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而更多的则是把学生特长与发展作为考评的内容之一。把学生的学业综合成绩分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习惯、兴趣与特长三个基本方面。这说明,非认知领域的考核与评价已经得到越来学校的关注和重视。
(二)在考核过程、形成和方法的改革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开始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据笔者调查,一些改革较有成效的地区和学校,在考试过程、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获取了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举措:
1、强化平时测评,凸现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功能
在改革中,许多学校都坚决地采取了“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加强平时”的作法,以改革传统的依据期末一张卷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作法。平时测评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单项测验、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一般采取分散时间,分段复习,分项考试的方法。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重新凸现了考试、评价本具有的最重要的反馈调整功能,使考试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关于小学考试改革的分析与思考(第2页)》